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不比賽

我從不參加音樂比賽。



神奇吧!其一是我練琴很懶,三分鐘熱度,一曲練完,隨便擺一邊。另外是沒自信,我預測凡出去必備打敗。



當然,不比賽也有它的好處。許多鋼琴家們都認為光是一個獎盃不足以評論一個人的琴藝。藝術沒有絕對性,就像阿胥肯納吉在我心目中是第一,李希特在我心目中也是第一,這完全不能比,各有優缺點。



比賽的好處,是會鞭策你練琴,為了某個目標而去努力。然而許多人,練琴練到最後,是為了獎盃而練,甚至一開始就是為了父母、為了老師而練,這是最大禁忌。那不就如機器一樣,公式化地彈出他們所要的音色?



鋼琴應是為了服務作曲家、詮釋作曲家以及表現自己而用,不該淪為應付、敷衍了事。



所以,比不比賽,看個人啦。如果要當演奏家,比賽是必要的。但不比賽,也能當個好老師。

犯法

看到許多影印的考卷下來,我又以不屑的眼光鄙視它。



其一是:我不要考試><我要打電動啦~快克制不住了啦~為什麼要學測???

其二是:違反著作權法,隨意印考卷。



今天我要說的是第二項。印很多考卷固然是為我們好,但是做法卻是違法的,這又是這個教育體制下的產物?甚至可以衍伸:為了求取功名(上一流大學),不惜犧牲一切、甚至違法(印考卷)。



口口聲聲地說位我們好,卻是用違法的方式,就像施打無副作用的藥,卻沒經過衛生署核准。



到底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人,就是如此矛盾吧……

工廠

學校是工廠

我們是產品



從早上七點三十開始

我們被迫塞入許多東西

國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

雜亂無章

艱澀難懂

死板無聊



我從來不知道

學語言竟然是聽著「經理」們教著鑽研語文學家才要懂的文法

我竟然不知道

自己的語言也會不及格

我還是不懂

如果我是經理們所說的完美語言產品

我是否有能力與人交談



我很難了解

該動手做時

卻只呆在工廠中沒日沒夜的運算

如同紙上談兵

出外實習的機會都沒有



每一天都會有產品檢驗

要看看我們是否合乎標準

通過者就能出品

苟延殘喘地活在污穢的世界

未通過者

遭人歧視、貶低、回收

成為廢渣

被工廠排出

污染大地



我們其實是機器人

別人輸入什麼指令

我們就得做出正確的動作

我們的自我意識、感情是不該存在於工廠

因為工廠只需要完美的機器人

它們不希望有人會反抗

即使知道,外頭的機器人已經有人工智慧

瞎了眼的CEO可不會體恤我們



我不知道關了十二年的監獄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我不知道機器人當久了是否會被淘汰

只是無意識的執行著CEO、經理們的任務

麻痺的心靈

早已對世界放棄

吶喊的力量也已被吞噬



夠了

我決定

創造出virtual

溶解自己……



是好是壞

只是別人的眼光

機器人與機器人之間不會有情感交集

因此

不用擔心被以異眼光看待

中國人,生氣沒用了

看到政府拆匾額,你很氣,但卻無能為力。因為就算打電話給相關單位也無濟於事。



看到黑道火拼,打電話叫警察,結果發現,警察火力比黑道小太多。



看到飆車族,你打到警局,警察也只是蒐證,不敢拿槍直接對輪胎開。因為怕被大眾罵。



看到有人亂停車,去檢舉他,你命就沒了。



中國人,你很生氣,我知道。但是想盡所有方法,有用嗎?二十年前,一定有用。今天,完全不管用。二十年前,龍應台要大家一起檢舉,二十年後,他也嘆氣了,搖頭了。



想當然,我也搖頭了。因為連政府都開始亂了,不管人民死活了,生氣當然沒用。



所以該怎麼辦?獨善其身,逃避加幻想,只能這樣,做最後的選擇。

2007年12月14日 星期五

速食遊戲

http://www.mowypan.com/KID/KID_His/004.htm



這些是KID遊戲PS2的銷售量。



許多被稱為曠世鉅作,銷售量卻無法成正比。Never7是Infinity系列第一款,賣到一萬算是不錯了。但是被受推崇的Ever17,兩個版本加起來才一萬。玩過的都知道,那種感動絕比賣的價錢值好幾億倍,甚至是無價。而最受爭議的Remember11卻是Infinity在PS2上銷售最好的。



MO2真的很熱門,這點絕對實至名歸。由許多優秀劇本家所構成,那也是KID黃金時期。連後期After Rain和MO5都比Infinity系列銷售的好。



光從銷售量來看,一款值得回味的劇本不一定被大眾所接受。你能說KID其他遊戲能帶來什麼感動?說穿了脫離不了普通美少女遊戲的架構,在學園相遇,各種巧合讓好感度增加,然後攻略,進入結局。在我們「異類」看來,總要有個脫離這種模式的遊戲才能滿足我們,所以,我對Infinity系列的評價絕對比任一款KID遊戲來得高。



然而,現實有很多人都喜歡速成、速H。DC從一開始畫風就沒改變,永遠圍繞著校園戀愛,換個主角繼續吸金,照樣撐過來。打越鋼太郎還和KID鬧不合,改了槻潮鋼後走人。但是你說說看,哪個值得玩家推崇?



當然,有一半的原因是KID自己不擠H-game這塊餅,連Key都上了,KID偏不要,錯失商機,自作自受。(否則EVE X ~new generation~就是KID的)



不過還是要抱怨一下,現在大家只看圖片會不會把自己萌死,劇本三流也不管,亂編都不怕。畫師的地位永遠比編劇高,文字很難打動人,萌只要動手腳即可。



其時造成這樣有一半是消費者要負責,自己的心態只在快速H、快速爽,不願意等待看完劇本後,「真實」被揭發的瞬間感動。



素質越來越低落了。

2007年12月8日 星期六

大中至正

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是―做人要中庸、正直。



沒有別的意思,根本不是威權,和老蔣也沒關係。



但是當扯到黑暗的政治時,什麼都能定「罪」。



如果是芬蘭,他們不會拆,政府也會保護。可惜這裡不是芬蘭。



結束了,那些照片真的成為了歷史。親人們都以為這是選舉語言,不會真的做。悲觀派的我,早就預言這天會發生。



我唯一沒預言到,會有流血衝突……

台灣遊戲產業瓶頸

許多人認為台灣遊戲產業一直比不過日本、歐美。就自己的看法,提出以下幾點:



首先,劇情跳脫不了中國武俠。舉凡三國故事、古龍、金庸或是軒轅劍,都是古裝劇。雖然一直推陳出新,但只不過是在介面修改,或是加入新元素,以「寶物」來吸引人,其編劇卻大同小異。有些還很繁瑣,增加許多小事件,導致遊戲要破好幾天也破不完,每個事件又沒什麼關聯性,大多是趣味性,劇情緊湊度不夠,有些還很腦殘,像是給小學生看的。而三國故事,也無法像日本KOEI完全以單人冒險為主(RPG類型的震撼度不夠),製造3D、爆破等大場面,少了畫面氣勢,絕對會大打折扣。

除了武俠遊戲,就沒有新題材了(要不然就是停留在無言階段的題材)。不信嗎?我來舉例子:射擊遊戲第一個想到CS,冒險遊戲第一個想到惡靈古堡,歷史遊戲一定是KOEI,Online game隨便都是韓國貨,戰略遊戲不就是世紀帝國為首選。腦中浮現的「第一款」遊戲,99%是國外的(1%是大富翁)。文字冒險有一陣子興起,但哪能跟KID的Infinity與Key的AIR、Kanon比!劇情處處是問題,單調乏味,並不能脫離「日常生活」,要不嘛前因後果沒有邏輯(像日本KID的Never7就是以阻止夢境中女主角的死為題材,Ever17則是逃出海底樂園,Remember11是逃出墜機的山上以及擺脫SPHIA裡殺人魔的追擊,這些想法都很大膽。而且引用題材廣泛,不管是哲學、生命、心理學、化學、物理等等,都能見到編劇團隊不可思議的世界觀)。



一款遊戲製作完,並沒有很認真校稿、以及測試,從更新檔的釋出數量以及錯字連篇就能了解。日本公司的更新檔是為了增加內容,我們則是去除bug……非常無言。代理進口遊戲翻譯品質都在水準以下,有些遊戲會用到醫學、物理、生技名辭―薛丁格的貓,人格交換,時空轉移,或是有關積分等需要靠專業字典才能解釋,大都得過且過,語意極為不順。還有直接把大陸代理轉成繁體,造成用字上差別。如計程車等於的士,鐳射唱片等於激光唱片,許多通同字,兩岸用字,甚至會有亂碼等等,都沒有檢查,造成心中不快。



與其他把遊戲當產業的國家比,最失敗的就是沒有嚴謹的機關審查遊戲內容。日本有CERO,美國有ESRB,台灣什麼也沒有,倒是有個NCC會把多啦A夢認定為十八禁(Wii什麼時候能引進台灣都不知道)。頂多在遊戲殼子上貼個和電視分級一樣的「普、護、輔、限」,沒有像CERO審查一樣把條款分的清清楚楚,什麼該出現、什麼不能出現,遊戲要怎麼區分普、護、輔、限,可以賣H-game嗎,但是有什麼條件。台灣除了禁、禁、禁,亂無章法,民眾永遠不了解「為什麼禁」,「不禁又會怎樣」,「遊戲為何被貼上分級」,「貼上去的意義」。(我還是搞不懂,為什麼賣暴力遊戲,像神鬼制裁、殺手十三就可以,賣個原場H-game就會被批評==本質都是十八禁,卻有天壤之別)



最後最恐怖的就是盜版!這不知道怎麼說……是一種「貪」的心態,以及完全沒有考慮到製作公司的心態。一款遊戲要做出來,從編劇、監督、原畫、CG、構圖、上色、音樂、效果音、廣告、後製等等,都是許多人辛苦耕耘而來,他們以「作遊戲」為職業,卻被剽竊者亂剮,這不就像是拆解別人的私人物品,複製後再對別人說:「東西是我生產的」。到最後賺錢的竟然是盜版者,不是遊戲公司。說起來多荒繆啊!我想,這點就足以把一個遊戲公司搞垮了,套一句宇峻奧汀工作人員的話:「遊戲賣五到六萬款才算回本。」現在遊戲公司賣一款,盜版就會有他的N倍,也就是他賣五、六萬款回本,享樂的人卻有上百萬了==



能盡力消除這些缺點,台灣就能把遊戲當作產業來發展了。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教育、政府、人民等等。到時候就算不發展Online game,也能擁有自己的特色,更不會看到遊戲討論版裡那些不堪入耳的批評了。



後記:台灣根本就不把「遊戲」當作產業發展(或者說娛樂產業比較適合)。電腦遊戲似乎只是人們消遣的一個工具。(所以才不設審查機關吧!因為根本沒這個必要......)

其實整個娛樂產業正在興起當中,如果常注意這些報導的大概都知道,創意、動畫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連博奕事業都在蠢蠢欲動。

只是真的很辛苦,沒有政府主導(甚至還打回票),一個產業要打出名號,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台灣有許多優秀的聲優,如果能運用在遊戲裡面,也是很好的點子(讓日本人聽聽正統漢字發音!)

只是在遊戲市場慘澹的今日,還要負擔聲優的費用,沒幾家公司能應付吧==

2007年12月7日 星期五

就是這個意思

「實在覺得這些學生很蠢,這麼簡單都不會。」

「希望你能到國立,你看看,什麼XX私立,月考還要教務處安排。」

「你看那個XX大學很糟,學生沒素質……」



這些話語,如果是從同學們口中說出,並無傷大雅。但是,這些是我從長者的口中聽來的。我對他們的行為已經無力……



我們得先認清,是教育體制逼我們每科都要念。創造出老師以分數來衡量學生,拿考卷來測驗學生的智商。我們根本不願意用冰冷的數字來呈現我們的知識。我一直相信,知識的吸收可以很快樂,就如同芬蘭人,總有18%人單純為了在書找到樂趣,願意每天花一、二小時看雜書。



從一開始(小學、國中、高中),就要待在學校,待到太陽下山。再聽著學校鑽規定漏洞,用各種藉口把我們留下來晚自習。打盹記警告、記過、體罰、鞭打(差點沒凌辱加恥姦==),要不然洗臉,根本不合人性,像中國古代酷刑。一味搾壓師生精力,只為了在升學主義下有個亮眼的榜單。與其說榨乾師生,本質上都是為了名利,為了出名,在這種制度下,無一倖免!



也就是說,壆任何東西,不管是否高興、願意,你沒有選擇權。高中再加上當人制,根本是要學生不去想別的事情,專心於枯燥的知識,再被該死的考卷綁得喘不過氣。你冷淡、你粗鄙、你宅包,只要成績好,什麼都可以!



連當老師都有說出某某很蠢,這是禽獸的表現。沒想過自己求學來的階段,也是如此辛苦,憑著自己高學歷、高權勢、暗地罵人,沒人性!你除了是知識打包機以外,你不懂得人是怎麼當的,被歸類為禽獸是很合理的。



看不起比自己排名低的大學,再擅自批評,加上許多惡言,這等同於你心中沒有這種大學與學生。講難聽點,在你的世界觀裡,有這種人出現就得死,消失在你眼前,你不屑與他們一起合作。



早就看到那些人的真面目,我也懶得理他們了。腦殘的人們,只會忍耐這種三十幾年不變的教育制度,然後攀附,不敢大膽創新,我決不同流合污!

水準

現在流行歌詞都沒什麼意義,除了作詞者自己看得懂,有點知識水準的大概都不屑看一眼。



「愛你一輩子」、「我賭明天愛上你」……愛到最後,不知道自己在愛什麼,連詞的意義都沒有,更別說要把感情唱出。再不然就是拚死命饒舌,加上一堆髒話,失去音樂美感,這絕對是垃圾!最近還有歌手把莎士比亞的東東拿來饒舌,我絕對饒不了他!有種自己作歌詞,自己RAP!RAP莎翁詩等於Rape他的詩!



歌詞不只是為了音樂而演出,那乾脆直接演奏樂器還好些。一首歌,就代表一個故事,加上歌詞,就能更清楚的表達其中奧秘。如岡崎律子的音樂,雖然大多是為遊戲而做,單獨聆聽也能感受到她的魅力。不需要重金屬,也不需要效果音,直接表達作者真情。



更厲害是不用歌詞,單用旋律就能讓人落淚。Key、阿保剛,優良的BGM,即使沒有玩過遊戲,聽過音樂也會有想去買的衝動。而且都能貼切配合場景需求,甚至能描述現實的生活。



我們要品質,而不是以量取勝。我們要行雲流水,不是瓦缽與鐘罄所擊出的噪音。

克儉新思維

「這樣已經很好了,不要要求太多。」



老人家常說:知足常樂。要我們會感謝,克勤克儉,有的吃就很好了;有的住就要謝天,不要期望太高。



我承認要感謝,但我絕不承認「有的吃就很幸福。」



人們若安於現狀,就是不懂得進步!例如午餐品質越來越低,卻認為:想想非洲人民,你已經很好了。這是不對的,好還要更好,要會改變,才能帶來更大的幸福。教室很乾淨了,就要想:還有哪裡能再加強,那就會一塵不染。只要是為全人類福祉所做的事,就應該盡最大努力,而不是以最低標準來要求。



或許我們該說:感謝老天賜給我生命,好讓我能為大眾盡一份心力。而不是:感謝老天給我飯吃,即使難以下肚,我也很滿足。

2007年12月1日 星期六

共乘法則

近年流行共乘汽車,節省能源,不但能因此交朋友,還能順便「顧眼睛」(如果女孩很萌)。



那我會在車窗上貼幾行字:

1.不萌不載

2.十二歲以上滾蛋

3.眼睛不大,不准近來

4.以上任何一點符合都算



(話說有深深的犯罪意味,沒人敢坐吧!)